死灰复燃(死灰复燃)
2022-08-06 13:14:56来源:延边网

《史记》韩长孺列传中有一段讲到:其后安国坐法抵罪,蒙狱吏田甲辱安国。安国曰:“死灰独不复然乎?”田甲曰:“然即溺之。”居无何,梁内史缺,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,起徒中为二千石。田甲亡走。安国曰:“甲不就官,我灭而宗。”甲因肉袒谢。安国笑曰:“可溺矣!公等足与治乎?”卒善遇之。
故事讲的是这样的事情:说是韩安国犯法下到了蒙县监狱,狱吏田甲经常侮辱韩安国。韩安国说:“死灰难道就真的不能复燃了吗?”那意思是,马粪蛋子还有发烧的时候呢,死灰也可以复燃,你放明白点,看我翻了身怎么收拾你。田甲听完嘿嘿一笑,说:“它什么时候一复燃,我就撒泡尿浇灭它。”他的意思也很明确,你就别指望翻身了,好好地改造,让我好好地蹂躏蹂躏你吧!没过多久,梁国的内史开缺,汉朝派人就地起用韩安国做了梁国内史,从一个囚犯一下子提到了二千石待遇的大官。马粪蛋子果然发烧了,死灰真的复燃了。溺之的话言犹在耳,田甲一看大事不好,逃之夭夭了。韩安国下令说:“田甲如不立刻返回岗位,我就灭了你的满门。”田甲无奈,只好光着膀子前来给韩安国叩头请罪。韩安国笑着说:“现在你可以撒尿浇我了!你们这些人值得报复吗?”当然不值得报复,说罢,放过了田甲,也没有过多的难为他。
读前面的原文,是很困难的,即使有一定的古文基础,也听也大多听不明白。你要认真地读,不会的字要查字典,不明白的地方要看译文。总之,是很费事、费劲的。这样讲故事,我担心时间长了要没有听众的。但是,从太史公的角度讲,也可能这是最合适表述方式了。他不太可能长篇大论滔滔不绝,因为他有篇幅的限制,有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,有上级部门的审查等等诸多的限制,所以,他只能搞出简练的、浓缩的、概括式的精品。当然,这需要文学和艺术的加工,不是普通人能够胜任的。
但是,故事的原形是什么样子的呢?依我的想象,就是译文描述的那样吧!这个译文是在本书译文的基础上,我又加了一些内容。如果你单看译文,大体可以称之为故事了。因为故事就要通俗易懂,才能喜闻乐见。满口之乎者也,那是文言文作文,不是讲故事。我不相信古代的人都说文言,都能引经据典、出口成章。我相信他们也和我们平时扯蛋闲聊时一样,时不时地夹带着粗口和方言俚语,啰啰嗦嗦唠唠叨叨而不是短小精悍简明扼要。这才符合生活的实际,只有符合生活实际的故事才真实可信、易于接受和广为传播。
所以,把《史记》的原文翻译成白话文,不仅是为了辅助阅读,更重要的意义可能是,它在还原史实,还原,就是这个词,在做这样的一种工作,承担了这样的一种使命。就像一个文本文件,这是原形,司马迁把这个文本压缩保存在《史记》里,我们再把它解压缩处理,呈现的就是白话文形式文本。这是我的理解和推测,不一定对,请批评指正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